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內分泌科由我國著名內分泌和代謝病學先驅朱憲彝教授于1951年創建,在國內外有著重要的學術影響。1993年被確定為天津市教委重點學科。1995年被確定為天津市衛生局重點學科。1997年10月學科部分領域的工作被批準建設為“衛生部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在申報“211工程”立項工作中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該學科為衛生部教育基地,先后舉辦了20期全國內分泌醫師進
修班,為全國各地培養了400多名內分泌高級專業醫師,成為我國三大內分泌研究基地之一。學科于80年代初建立了博士點,現有博士生導師6名,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兩名,天津市授銜專家四名。 該學科現在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主要在代謝性骨病、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其中代謝性骨病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骨質疏松、軟骨病、甲旁亢和腎小管病所致的骨病研究較多。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也是研究的重點內容,居國內領先水平。先后發表論文幾百篇,曾多次承擔天津市、衛生部、國家教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獲得天津市、國家教委和國家的科技獎勵。這些工作均是在已故著名內分泌學家朱憲彝教授生前從事近半個世紀研究工作基礎上完成的。在研究工作的內容與隊伍形成一定規模的前提下,朱憲彝教授于1978年8月創建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將學科建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在甲狀腺系統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疾病和碘缺乏病進行了大面積、多學科,多手段的流行病學調查,在摸清疾病分布情況的同時制定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在實驗室研究方面領先建立了垂體—甲狀腺軸系放射免疫方法;低碘動物(鼠、羊、絨猴)模型;人腦神經元體外無血清細胞模型等,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手段對相關系統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學科在甲狀腺的研究領域主要為:碘缺乏病,激素與腦發育,自家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和檢測甲狀腺疾病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代謝性骨病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地方性氟中毒和骨質疏松的病因和診治,其中骨計量學的研究工作也是該學科的優勢之一。本學科的研究特色是:基礎與臨床相結合、多學科聯合公關、對既定的研究方向堅持長期系列研究。 學科學術帶頭人邱明才教授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學術影響。邱明才教授為博士生導師,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天津市授銜內分泌內科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已培養博士研究生20名,碩士研究生40余名。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科研基金、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多次獲得國家、國家教委和市級科技成果獎,發表論文數百篇,F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委員和天津市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內科雜志》等8種雜志的編委。 內分泌科現有22名醫生,其中教授4名,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8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3名,形成了老中青不同層次的學術梯隊。學科有完善的科研和臨床基地,病房設有病床57張,基礎實驗室分為骨計量實驗室、生化實驗室、分子生物實驗室、免疫實驗室、細胞培養室和計算機室。 (隱藏科室簡介)該科室專家出診情況